【報告摘錄】
  ●完善住房保障機制。以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為目標,堅持分類指導、分步實施、分級負責,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,今年新開工700萬套以上,其中各類棚戶區470萬套以上,加強配套設施建設。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。
  ●推進公租房和廉租房並軌運行。創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資機制和工具,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,為保障房建設提供長期穩定、成本適當的資金支持。
  ●各級政府要增加財政投入,提高建設質量,保證公平分配,完善準入退出機制,年內基本建成保障房480萬套,讓翹首以盼的住房困難群眾早日遷入新居。
  ●針對不同城市情況分類調控,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應,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,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。
  【報告摘錄】
  ●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。鞏固全民基本醫保,通過改革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。完善政府、單位和個人合理分擔的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機制,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人均320元。在全國推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。
  ●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到1000個縣,覆蓋農村5億人口。
  ●擴大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。破除以藥補醫,理順醫葯價格,創新社會資本辦醫機制。健全分級診療體系,加強全科醫生培養,推進醫師多點執業。
  ●提高重大傳染病、慢性病和職業病、地方病防治能力,人均基本公共服務補助標準增加到35元。扶持中醫葯和民族醫葯事業發展。
  【談糧食】
  堅守耕地紅線,提高耕地質量,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,確保穀物基本自給、口糧絕對安全,把13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
  樓市調控政策不會搞“一刀切”
  北京市房協秘書長陳志認為,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住房問題的闡述,與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,“也就是政府要把保障房做足做好。關於市場上的,則主要依靠市場資源配置來解決,實現分類調控。”
  對保障房建設“分類指導”
  保障房方面,北京大學法學院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認為,這次提出了分類指導是非常正確的。過去,保障房是定一個任務指標,即使是縣城,都要建一定目標的保障房,“但每個城市住房困難的程度是不一樣,分類指導才會更加精準。”
  對於報告中提出的“創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資機制和工具,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,為保障房建設提供長期穩定、成本適當的資金支持”,樓建波認為,當前,保障房、尤其是公租房建設中,資金是一大瓶頸。如果政府直接建設公租房並直接經營,會造成各級政府負擔過重,而且管理機構膨脹,由誰來監督也是一個大問題。
  他建議,政府應該推出土地、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,採取市場化運作,保障家庭按照接近市場租金的標準繳納租金,政府再給予保障家庭一定的補貼。
  “地方政府會有更多自主性”
  對於房地產市場方面,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針對不同城市情況分類調控。樓建波認為,這意味著樓市調控不會搞“一刀切”,不會出台全國統一的調控政策,會根據不同城市的實際情況分類調控。
  “一方面,地方政府會有更多的自主性,另一方面,地方政府的責任也更重了。過去,國家提出了調控政策,各地只要貫徹執行了就行。如今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調控,看的是最終的效果。”樓建波說。
  “以房價指標為特點的調控是不科學的。”陳志認為,今年國家很可能不會要求各地明確房價控制目標。但並不是就不調控了,也不意味著三四線城市就會放鬆調控,而是更加精準。
  新京報記者 馬力
  【談醫改】
  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,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推進醫改,用中國式辦法解決好這個世界性難題。
  醫保補助標準再提高40元
  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代濤認為,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今年醫療事業發展時,有幾大亮點。
  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涵蓋近一半縣域
  首先,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,從去年人均280元提高到320元。“我認為建立可持續的政府、單位和個人合理分擔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機制,至關重要。”代濤說,在籌資比例上,個人要承擔相應的責任,對於不同群眾,特別是特殊困難群眾,要給予特殊照顧。政府的補助,則不宜超過80%,以免財政承擔過重壓力。
  其次,報告提出要加快推進公立醫院的綜合改革。“沒有公立醫院的成功改革,就沒有醫改的成功。”代濤認為,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,一是將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到1000個縣,“也就是涵蓋將近一半的縣域”,覆蓋農村5億人口;另一個就是要擴大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。
  他說,通過近些年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,已形成一些共識,但體制、機制改革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,需要通過擴大試點進一步積累資源,實現突破。具體而言,代濤表示,改革的抓手是落實政府責任,包括投入、監管等責任。政府投入不足,補償機制不合理,造成公立醫院公益性難以落實到位。
  同時,要積極推進公立醫院的人事分配製度,破除以藥補醫的亂象,理順醫葯價格,改革醫保支付方式,真正實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。
  推進醫師多點執業可緩解醫生短期不足
  再次,報告提到要健全分級診療體系,加強全科醫生培養。“看病難、看病貴的原因,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分級診療體系不健全,基層全科醫生數量不足,水平不高。”代濤認為,在短期基層醫療優質資源難以跟上時,推進醫師多點執業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稀缺資源,“是很有針對性的舉措。”
  最後,代濤認為,在創新社會資本辦醫機制方面,雖然近些年政府出了一些政策,但收效並不好,所以怎樣在今年創新機制,切實消除社會資本辦醫的障礙,需要進一步探索。
  新京報記者 許路陽  (原標題:住有所居分類調控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71seea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